了解你的眼睛

角膜:角膜是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,覆盖虹膜、瞳孔及前房,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。加上晶体的屈光力,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。角膜一旦受伤或发炎就会缺损或不透明,而看不清东西,

泪腺:经常眨眼泪腺分泌的泪液才能被挤出,滋润眼睛,如果总是盯着屏幕,眨眼次数减少,就会产生眼睛发干发涩症状。

睫状体:睫状体是眼球壁中膜的增厚部分,内表面有许多突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褶,外表面有睫状肌,有调节晶状体曲度的作用。看近物时睫状肌拉紧,眼球前后径增大,看远处睫状肌放松,眼球变得扁平,才能使物体的成像刚好投射到视网膜上。由此可见,总是看近处,眼部肌肉就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久之肌肉失去弹性,伸缩不利,眼睛看东西自然无法进行正常调节,眼睛疲劳、视物模糊、视力下降等问题就会接踵而来。

晶状体: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,对光线有屈光作用,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,保护视网膜,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,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。晶状体因缺乏营养而发生混浊,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就成为乳白色,而变得不透明,最终影响视力。与晶状体相关的营养素主要有维他命C、维他命E、胡萝卜素、谷胱甘肽、维他命B1、维他命B2等,此外,还有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亦参与晶体蛋白质的代谢。

上下直肌:它们的收缩与舒张可使眼球转动,而看到不同方向的东西,一旦感染发炎,伸缩不利,眼球运动就会受限,所以,保持眼睛卫生十分重要。

明眸善睐

“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,眸子不能掩其恶” 《孟子·离娄上》

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,也是身体健康情况的反映。中国古人对此早有认识,“明则神气足,暗则神气亏”,因“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”,所以眼睛的神采,反映了整体的健康状态。若过度用眼,则消耗神气,也令眼肌疲劳,增加眼睛患衰老性疾病的可能性。

据统计,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,低视力者135万,约近1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,3个低视力患者。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,到2020年,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,即将达到5000余万。所以,每个人对“防盲治盲”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什么是视疲劳

视疲劳又称眼疲劳,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,如近距离用眼时,出现视力模糊、 重影、字行重叠、文字跳跃;看近后再看远处时,需片刻才能逐渐看清。眼部症状有眼困倦、怕光、眼睑沉重、睁眼困难、眼球及眼眶周围酸胀感或疼痛、流泪、异物感、眼干涩、眼皮跳动等。严重视疲劳患者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,如头痛、头晕、无力、恶心呕吐等。

视疲劳并非独立的眼病,而是以人自觉症状为基础的,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,也常被称为眼疲劳综合征。

引起视疲劳的原因?

1. 用眼和生活习惯不佳:长时间(每天超过4小时)、近距离(少于30cm)盯着屏幕,包括电脑、手机、电视等;熬夜、烟酒、辛辣食物、甜腻的食物等。

2. 眼睛本身的原因:近视、远视、散光、花眼等所戴眼镜不合适,或眼睛疾病,如角膜炎、结膜炎等。

3. 用眼环境的问题:如光照不足或过强,光源分布不均匀或闪烁不定,注视目标过小、过细或不稳定等。

4.身体状态不是特别好或疾病和特殊生理期:疲劳时、压力大时、神经衰弱;癔病、精神病早期、更年期综合征、甲亢、高血压、低血压、贫血、糖尿病、心功能不全;病后恢复期、分娩期和哺乳期等。

简单的日常视力健康保养

1. 睡眠充足有规律,不晚于23点入睡。

2. 照明光线应明暗适中,直接照明与间接照明相结合,使工作物周围的亮度不过分低于工作物亮度。

3. 干燥季节或使用空调时,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。

4. 注意用眼卫生。坐姿要端正,视物要保持适当距离。避免长时间、近距离、过于精细的工作。长期使用电脑时,荧屏的清晰度要好,亮度要适中,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60厘米左右,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,每工作1小时休息5~10分钟,尽量远眺、放松,并多眨眼睛。

5.定期体检,尽早发现相关疾病并及时治疗。眼睛不适要及时去医院找眼科医生诊治,尽可能早期发现、根除原发病变,比如通过配镜矫正屈光不正,通过眼外肌训练弥补外隐斜视的缺陷等。

6.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因为目前90%的眼药水中都含有防腐剂,这些物质会对眼睛表面的细胞产生损害。干眼症患者最好选择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。

7. 若有全身器质性疾病、心理疾病患者应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。

对改善视力有帮助的营养成分

1. 牛磺酸——在人类的视网膜中存在大量牛磺酸,它能提高视觉机能,促进视网膜的发育。牛磺酸还可以保护视网膜,利于视觉感受器发育,改善视功能。研究表明,眼睛的角膜有自我修复能力,而牛磺酸正可以强化角膜的自我修复能力,对抗眼疾。由此可见,牛磺酸对于预防眼科疾病和保护眼睛健康也非常重要。

2. 维生素C——如果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白内障。美国研究人员发现,60岁以下的女性,如果每天至少摄入352毫克维生素C,其患白内障的风险比每天摄入140毫克以下的女性减少57%。

3. 锌——眼内含锌酶的含量较高,活性较强。如果体内锌元素缺乏,就有可能发生夜盲症与视神经炎等,严重影响视力。

4. 亚麻酸——DHA是视网膜的主要成份,人体在缺乏DHA时,视力就会下降。因为α-亚麻酸是DHA的母体,所以α-亚麻酸对视力有很大的影响。

5. 硒——硒在睫状体和虹膜内含较高,眼组织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与硒的含量有关,有人观察,硒与视敏度有关,当硒不足或缺乏,容易患近视眼和白内障。

6. 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是参与包括视神经在内的神经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,并有保护眼险结膜、球结膜和角膜的作用。维生素B1,维生素B2缺乏时易使眼睛干涩、结膜充血、眼睑发炎、畏光、视力疲劳等。

7. 维生素E——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抑制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,并可辅助维生素A对眼睛的保护作用。

8. β-胡萝卜素——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。当维生素A缺乏时,会发生夜盲症,干眼病,角膜软化症。

9. 叶黄素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,是视网膜的主要色素成分,叶黄素主要存在于眼底黄斑区,对保护眼睛免受光氧化损害有重要意义。叶黄素可促进视网膜细胞中视紫质(Rhodopsin)的再生成,具有保护视力的效果。叶黄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。